漁業科為各海事職校最早創設之科 ,亦為海事教育之代表科,主要目的在培育台灣的漁業基層人才 及管理幹部,但因時代變遷,許多職校漁業科已廢科,這對四面環海的台灣而言是一大損失,也間接造成國內外籍及大陸漁民的引進。
為使台灣漁業能永續發展,對漁業的堅持一直是漁業科的特色,因此在傳統漁業 上,不論是網地製作、修補、剪裁、縫合等,或是釣線之繫鉤、繩結等基本技能,均為科內要求重點。
另為配合週休二日國人旅遊興盛之趨勢,亦加入海洋休閒 課程,如浮潛、水肺潛水、獨木舟等活動。
對於幹部漁業人才的培育,則有水產資源管理課程、海圖作業課程,務使學生擁有身為漁業幹部的概念及能力,並輔導學生取得漁業相關證照 ,讓學生於業界中更有競爭力。
未來發展方向除持續堅持傳統漁業、涉足海洋休閒外,另將發展休閒漁業方面,如海釣、船艇遊覽,亦可與相關觀光產業合作,擔任講解員介紹當地特色漁產、漁具、漁法,或是至鄰近漁村進行漁村服務、魚市場協助漁獲處理等,讓學生更瞭解漁民的生活形態。
漁業科為本校創校三科之一,
成立之宗旨乃因臺灣四面環海,
為開發海洋資源、發展漁業技術及培養幹部人才,而創立本科。
本科原名漁撈科,臺灣光復後仍沿用舊名,
至民國六十六年改稱漁航技術科,
後於民國七十七年又改稱漁業科迄今。
漁業科自創立至今已近百年,實為水產教育之鼻祖,
早在日據時代(民國25年)所成立的「水產總督府水產講習所」
(本校前身)即設有漁撈科,教育學子無數,
並為漁業界、航業界培育眾多人才,為我國海洋事業貢獻良多。
(一)學生人數概況:
本科每一年段招收一班,每班額訂名額為35名學生,三個年級共三班。
早期僅收男生,自民國八十一年起男女兼收,平均約有20名女生,
非但為本科生色不少,亦為日後本省漁業界增添一股娘子生力軍。
(二)師資現況:
現有之專業科目師資共三人,均為海洋大學漁業系畢業,
計有博士一名,碩士兩名。
1 | ||
---|---|---|
職稱 | 姓名 | 學歷 |
專任教師 | 黃燦星 |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漁業系博士班 |
專任教師兼任註冊組長 | 陳衍光 |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漁業系碩士班 |
專任教師兼任科主任 | 蕭智遠 |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漁業系碩士班(博士班進修中) |
(三)漁業科實習工廠:
科實習工廠位於海大附中「漁業教學大樓」一樓,
正對學生活動中心,背山面海,風景優美!
漁業教學大樓,
一樓為實習工廠及多媒體教室,二樓為水槽實驗室,四樓為航海儀器教室
漁業科教學大樓瀏覽視角
漁業科實習工廠為一多用途場地,
可供一年級編網、漁具製作實習,二年級補網、結繩實作,
亦可作為潛水實務的陸上講習場所。
實習工廠內包含多樣教學設備,如船體模型、魚體模型、網具模型、潛水氣瓶充填機...等。
漁具實習場地
各式繩結實體展示
各式船體模型、漁法模型展示
各式魚體模型展示
潛水氣瓶充填儀器與相關設備充足
本科備有專業教室三間,包含多媒體綜合教室、航海儀器教室、水槽實驗室,內有:
1.多媒體教學設備:
含86吋教學螢幕、投影機、電腦...等。
2.雷達、電子海圖實體設備:
含雷達、GPS、電子海圖...等硬軟體。
3.水槽實驗教室:
包含標準實驗桌、清洗水槽、電子顯微鏡、電子實務顯微鏡、冷凍櫃等...。
多媒體視聽教室
水槽實驗室
航儀教室
雷達、電子海圖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