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校食品科(前名為水產製造科,民國88年改為水產食品科,95年改為食品科),為培育基層食品加工技術人員的搖籃,在三年的教育過程中,除學得基本的食品加工(實驗)、食品化學與分析(實驗)與智能外,並兼能學習有關其他食品之知識,如農畜產品(實驗)、食品微生物(實驗)等。本科學生除能習得基本加工技能以應就業所需外,在進修上亦可循多樣化的升學管道,繼續進入專科及大學就讀。 

教育目標 

食品科以培育食品產業之生產、研究發展、品質管制、經營管理基層技術人才為目標,進而改進食品加工方法與保留食品之營養價值,增進食品之應用與人體健康:
1. 傳授食品加工及衛生安全之技術與基本知識。
2. 培養食品產業生產與管理之知能。
3. 涵養健全人格積極與敬業之工作態度。

培育目標

一、 專業知識
培育學生具有食品加工、冷凍冷藏、食品微生物(實驗)、食品營養、食品化學與分析(實驗)、烘焙食品(實習)、中式米麵食加工(實習)、品質管制、食品安全衛生等基礎理論。

二、 技術能力 
1. 培養學生具有食品加工之技能。
2. 培養學生具有對加工機械之使用修理與維護。
3. 培養學生具有對冷凍冷藏機械之操作與冷凍食品之製造。
4. 培養學生對微生物之認識與應用。
5. 培養學生具有對米麵食加工及烘焙食品之製作。
6. 培養學生對營養之知識,進而有營養均衡之觀念。
7. 培養學生具有參加食品檢驗分析、烘焙食品(麵包)、中式米麵食加工等丙級證照之能力。

三、職業道德 
1. 培養學生具有正確的職業道德觀。
2. 培養學生敬業樂群服務態度。
3. 培養學生養成安全工作的習慣。
4. 培養學生養成互助合作之團結精神。
5. 培養學生具有專業及社會責任。

四、 升學就業
1. 志願就業:輔導學生進入大型加工廠、冷凍食品廠及機關之行業就業。
2. 升學:輔導報考二專、四技學院就讀。
3. 鼓勵學生參加產學攜手合作計劃。

五、 人文素養 
1. 培養學生舉有音樂、藝術之欣賞能力。
2. 培養學生能有知足、惜福、惜緣、感恩、回饋的心。  

六、 配合社會變遷及產業互動
1. 培養學生能進修,以奠定終身學習及生涯發展之基礎。
2. 培養學生能具有適應社會潮流之米麵食、烘焙食品等技術人才。 

七、 特色 
1. 配合地區特性,發展本地之加工食品。
2. 依據部定及校訂課程規劃逐年加強烘焙、食品分析、食品加工檢定之設備添購。

壹、班級數

  1.     日校:一、二、三年級各二班,共六班。
  2.     進修分部:每年級各一班,共三班。

貳、未來發展:

一、短程發展目標:整合教學科目(區分兩大學群:化學微生物群與食品加工群),使教師教學經驗易於累積,

        增加教學深度以利於輔導學生升學考試與技術士丙級證照取得。

       二、中程發展目標:配合教育政策逐年增加產學攜手合作案,促進學生升學與實作能力;逐年汰舊換新實習器具。

三、長程發展目標:整合日夜校及烘焙科師資、調整食品科、烘焙科及進修分部食品科等相關課程師資及排課,

       使學生均能接受最適宜教師受課請並聘請業界專家(師傅)參與教學活動,促使學生熟悉業界脈動,增加就業能力。

      四、依課程教學目標,規劃科未來發展分為短程、中程、長程等三個主要目標,規劃說明如下:

1.短程目標

  1.      配合目前課程標準實施,屆時全面規劃並執行新課程標準。
  2.      推動證照政策,鼓勵同學参加中式米麵食、烘焙麵包及食品檢驗分析等丙級檢定。
  3.      鼓勵學生參加各項校外競賽,培訓優秀同學參加全國性技藝競賽。
  4.      配合基隆區國中均質化課程,增加國中生對本科的瞭解。

2.中程目標

  1.      配合新學年度新課程標準之實施,屆時全面規劃並執行新課程標準。
  2.      科設備更新,以因應新課程標準與業界產業需求。
  3.      配合基隆區國中均質化課程,增加國中生對本科的瞭解。
  4.      推動學生食品創意製作能力,鼓勵學生參加各項校外競賽。
  5.      結合社區資源,拓展社區人士對本科的認同。

3.長期目標

  1.      配合新學年度新課程標準之實施,屆時全面規劃並執行新課程標準。
  2.      持續檢討實習設備的實際需求性,逐年更新汰換。
  3.      未來目標:升學率達80%;;技能檢定丙級合格率達80%;農業類技藝競賽前10名。
  4.      結合社區資源,拓展社區人士對本科的認同。


  

投影片2

 

完善之學生實習工廠及實驗室教學設備

投影片3

 

 投影片4

 

 

投影片5

 

 

投影片6

 

 

 

 


學生實習項目

 

0001 

0002

 0003

 0004

0005

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