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推行委員會發展計畫
一、計畫目標
(一)輔導特殊學生,提高學生基本能力及學習興趣。落實有教無類、因材施教之教學精神。
(二)對身心障礙學生提供個別化的協助,包括安置、教學輔導、相關支援服務等,以使其能在「最少限制」環境下適性的發展。
(三)增進教師、家長及學生特殊教育知能,結合各項資源達成無障礙環境之學習環境。
二、發展策略
(一)增強教師專業成長,提升教學成效
(二)因應學生個別差異,調整課程內容。
(三)加強各階段轉銜工作
(四)加強親職教育
(五)建立『心理評估中心』,協助評量相關特殊需求學生。
(六)規劃『個人學習中心』,協助資源班工作推行。
(七)推展職業輔導工作
(八)協同式的團隊運作
三、工作重點
(一)增強教師專業成長,培訓教師多項專業能力。
(二)新生家庭訪問(綜職班)。
(三)召開特殊教育推行委員會。
(四)召開ITP會議(綜職班及資源班)。
(五)召開IEP會議(綜職班及資源班)。
(六)召開特殊需求學生(新生)安置會議。
(七)召開個案會議。
(八)加強親職教育
1.辦理親職教育講座
2.召開親師座談會。
(九)實施特教宣導活動:
1.新生班級特教宣導。
2.特教生與一般生融合活動。
(十)辦理校外教學活動。
(十一)辦理辦理職場參觀活動。
(十二)召開特教工作檢討會議(綜職班及資源班)。
(十三)彙整各科教師自編之教材、教具。
(十四)強化教學評量工作,採多元化評量,因材施教,落實個別化教育。
四、工作內容(依短、中、長期目標進行規劃)
短期:
(一)增強教師專業成長,提升教學成效。
1.加強教師在職進修,增進教學知能。
(1)鼓勵教師參加校內外各項研討會、研習活動等,提昇各科教師專業能力。
(2)定期舉行教學觀摩,切磋教學方法,增進教學效果。
2.訂立教師獎勵辦法,以維持永續學習。
3.成立『教學資源中心』,鼓勵教師利用心理測驗及各項教學資源。
(二)因應學生個別差異,調整課程內容。
1.因應學生學習特性,彈性調整課程內容。
2.因應學生學習能力及專長,規劃『個別學習中心』,以符合特殊學生需求。
(三)加強轉銜工作:
1.辦理鄰近國中小特教班宣導,鼓勵國中應屆身心障礙畢業生就讀本校。
2.社區宣傳:讓社區人士及家長認識/同綜合職能科,願意讓身心障礙子女就讀本科。
(四)加強親職教育:
1.輔導身心障礙學生家長,使家長具備特殊教育相關知能。
2.輔導身心障礙學生家長,使家長成為特殊教育專業人員的工作夥伴。
(五)加強職業輔導
1.評量學生基本能。
2.辦理辦理職場參觀活動。
中期
(一)增強教師專業成長,提升教學成效。
1.加強教師在職進修,增進教學知能。
(1)鼓勵教師參加第二專長班及研究所進修,取得碩士,提昇教師素質。
(2)鼓勵教師參加『心理評估人員』訓練,取得心評小組人資格。
2.發展教師自我評鑑,增進反省知能。
3.建立同儕評鑑機制,強化合作學習。
4.鼓勵教師從事教學研究及建立教學檔案,做好教學準備。
(二)規劃『心理評估中心』:增購各種「心理測驗」,以配合特殊需求學生。
(三)推展職業輔導:配合職業輔導人員,爭取大基隆地區廠商配合,協助學生學以致用,畢業後順利 轉銜。
(四)協同式的團隊運作:學校結合教育、心理、社會、醫學、法律、科技等不同領域的專業人員合作 互補,提供身心障礙學生所需的服務。
長期
(一)職業輔導
增設門市服務課程及教室,學生對門市服務課程感興趣,並能積極學習以取得證照。
(二)規劃『個人學習中心』
協助資源班工作,安排各項個別學習課程,並由普通班教師認輔。
(三)規劃『心理評估中心』
增購各種「心理測驗」,以配合特殊需求學生鑑定工作。
五、工作特色
(一)增強教師專業成長,提升教學成效。
(1) 研究所畢業佔全科教師率:70%
(2) 教師進修二專長佔全科教師率:70%
(3) 教師研習率:90%
(4) 教學檔案製作率:90%
(5) 教師成為「心評人員」:50%
(6) 教師專業發展自我評鑑率:100%
(二)加強親職教育
學校(教師)與家長有良好的雙向溝通,家長了解子女在校表現,學生能得到更完善的照顧。
(三)職業輔導
學生實習場所地點穩定,學生表現深受肯定。
(四)增設門市服務課程
學生對門市服務課程感興趣,並能積極學習以取得證照。
(五)規劃『個人學習中心』
協助資源班工作,安排各項個別學習課程,並由普通班教師認輔。
(六)規劃『心理評估中心』
增購各種「心理測驗」,以配合特殊需求學生鑑定工作。
(七)協同式的團隊運作
透過專業團隊的整合,能有效針對學生的特殊情況給予適當的處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