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導工作委員會發展計畫

一、計畫目標  

(一)以全體學生為對象,就其能力性向及興趣,輔導其適性發展。

   (二)增進學生心理健康,強化學習與生活之適應,以肯定自己的價值,充分發揮潛 能。

   (三)協助學生瞭解自己,認識環境,適應社會,妥善規畫個人生涯目標及發展方向。

(四)重視個別差異,落實對適應欠佳學生之個別輔導。

二、發展策略

(一)經常性輔導行政工作

   1.釐訂輔導工作計畫與進度。

   2.建立學生線上基本資料。

   3.舉行並分析各項必須的心理與教育測驗。

   4.舉辦輔導研習與座談。

   5.出版輔導資訊與佈置輔導佈告欄。

   6.家長成長課程:配合親職座談及校內活動,提供家長親職教育相關資料。

(二)生活輔導

 1. 蒐集學生健康、性格、情緒、學業、社交及活動等情況的資料,做為輔導學生的依據。

 2.實施相關生活困擾測驗與評量,發現學生生活及行為上的困擾問題,做進一步的分析、診斷與輔導。

 3.實施個別諮商與團體輔導,瞭解並協助學生解決問題。

 4.實施相關社會適應測驗與評量,瞭解學生人際關係,協助學生適應團體生活,處理人際關係及培養其

   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

 5.針對高危險學生做篩選,並定期輔導。

 6.其他有關生活輔導工作的規劃與執行事宜。

(三)學習輔導

  1.實施相關興趣、性向測驗,輔導學生依志願選課及選擇升學校系。

  2.指導學生瞭解自己的興趣、性向與能力及升學管道,確立升學目標。

3.幫助學生紓解課業與升學考試的壓力,使其能維持平衡的身心狀態。

  4.協助學生轉科瞭解,及個別輔導。

  5.其他有關學習輔導工作的規劃與執行事宜。

(四)生涯輔導

  1.輔導學生瞭解升學、就業的意義及其途徑。

  2.協助學生瞭解多元入學管道及需要準備的事項。

3.實施相關「心理測驗」,參考測驗結果及其他相關資料,輔導學生選擇升學校系。

  4.辦理各項職業參觀,輔導學生認識職業世界的現況,建立職業志趣與生涯發展的方向。。

  5.辦理大學講座,協助學生訂定升學、就業目標並學習做好生涯規劃。

三、工作重點

    (一)設置生涯輔導資訊室,強化學生生涯輔導工作。

    (二)強化學生團體輔導工作,協助學生解決問題。

    (三)修繕或更新輔導室老舊設備,營造有如心靈花園輔導環境。         

    (四)成立『心理評估中心』,協助評量相關特殊需求學生。

       

四、工作內容(依短、中、長期目標進行規劃)

    短期

(一)設置生涯輔導資訊室,強化學生生涯輔導工作。

  1.設置生涯輔導資訊室,收集各項生涯輔導資料,方便學生搜尋生涯相關資訊。。

       2.充實圖書、視聽媒體設備,豐富生涯輔導資訊室之內容。

   (二)強化學生團體輔導工作,協助學生解決問題。

  成立「輔導志工團」,讓學生自我發揮,尋求自我定位。

   (三)修繕或更新輔導室老舊設備,營造有如心靈花園輔導環境。

       1.購置書櫃將現在書籍分類存放,方便學生借閱查詢。

       2.善用綠色植栽,加強綠化、美化環境。

   (四)成立『心理評估中心』,協助評量相關特殊需求學生。

       購置相關心理測驗分類存放。

    中期

(一)設置生涯輔導資訊室,強化學生生涯輔導工作。

結合生涯規劃課程,落實生涯輔導工作之推動。       

   (二)強化學生團體輔導工作,協助學生解決問題。

1. 提供輔導性社團,落實學生團體工作,充分善用社團及課餘時間,提供學生生命教育、性別教育、自

   我探索、學習成長…等相關成長性團體活動。

2. 針對學生所面臨之問題,主動辦理如人際、性別…等團體輔導。

    (三)修繕或更新輔導室老舊設備,營造有如心靈花園輔導環境。

        1. 將輔導室老舊沙發套、窗簾…等維修並更新,以營造溫馨之氣氛。

        2.輔導室外設置開放式約談空間,提供師生分享、討論之場所。

    長期

(一)成立『心理評估中心』,協助評量相關特殊需求學生。

        1.購置相關心理測驗分類存放,方便本校合格「心理評估人員」施測。

        2.鼓勵相關輔導老師與特殊教育老師合作,參與相關培訓。

五、工作特色

(一)設置『生涯輔導資訊室』,強化學生生涯輔導工作。

  1.學生學習檔案製作完成及繳交比率提高至80%。

        2.學生使用生涯輔導資訊室之資料由全校學生10%提高至30%。

    (二)強化學生團體輔導工作,協助學生解決問題。

 1.提高實施各類團體輔導活動之次數由每週1次增加為2次。

        2.提高學生生命教育、性別教育、人際關係…等方面的相關認知。
        3.提高團體輔導之效果,加深學生對團導輔導之記憶。

    (三)成立『輔導志工團』,讓學生自我發揮,尋求自我定位,同時推展各項輔導工作。

 1.每學期參加各項由2次提高為5次。

        2.參與志工團學生行為問題有明顯減輕。

   (四)成立『心理評估中心』,協助評量相關特殊需求學生。

        1.購置相關心理測驗,由7類測驗,提升至10類。

        2.相關合格心評教師,由0人提升至2-4人。